【從哭鬧的孩子身上看見小時候的自己】
前兩天帶好久沒出門的童童出去兩天一夜的旅行
一聽到要出去玩高興的不得了
一整天東跑西跳
對什麼東西都非常興奮
看到飯店幫她準備的嬰兒床
還大喊「哇~這是童童的床!」
一直不斷吶喊
爬上爬下
看到這畫面
我們都心想
恩~今天晚上好睡了😂
結果一到晚上
該做的事情都做完時
童童突然開始大哭大鬧起來
一下說要聽故事
一下說要找爺爺奶奶
一下要這個 一下要那個
👱🏻♀️「童童~這是你的床呀~早上不是很喜歡嗎?」
不要!
👱🏻♂️「童童~明天還要去游泳耶」
不要!
👱🏻♂️👱🏻♀️「明天還可以找爺爺奶奶一起玩哦」
不要!
不論我們怎麼安撫
說什麼也不肯上嬰兒床睡覺
舟車勞累了一整天
看到她這樣哭鬧
也是挺疲倦的
索性,就接受她的情緒
先不處理,讓她釋放一下
哭了一陣子後,童童突然說出
👼🏻「我想要回家...我想妮妮...阿咪...」
👱🏻♀️「妳不想住飯店嗎?」
👼🏻「不想」
👱🏻♀️「不想要游泳了嗎?」
👼🏻「不想!我想要回家!」
看到這個畫面
想起小時候,爸媽幫我報名了夏令營
白天也是玩得不亦樂乎
可是一到晚上要睡覺時
也是哭得唏哩花啦
最後,營隊沒辦法
只好打電話請我爸媽把我領回去
或許,對小孩來說
當夜深人人靜時,就會突然發現
周圍一切都很陌生
特別沒有安全感
如果我小時候會有這種感覺
也許,童童也是一樣的
👱🏻♂️「童童~妳是不是因為會怕在哭?」
👼🏻「恩...」
👱🏻♂️「那不然妳跟爸爸媽媽睡好嗎?」
👼🏻「好!」
說完,馬上就跳到我們床上
抱著媽媽睡覺去了
這次的事件
我對童童哭鬧完全沒任何生氣、焦慮
因為,小時候發生類似的事情時
爸爸媽媽是給予關愛、安全感
讓我感覺到被愛
所以,我對童童也是一樣的方式
如果當時,他們選擇責罵我
「為什麼要這麼浪費錢!」「可以不要哭了嗎!」「有什麼好怕的?」「別鬧了!快睡覺」
那今天童童在哭鬧時,可能我也就開始責罵她了
孩子在哭鬧時
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
而大人此時,會生氣或煩躁
是因為往往小時候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
只是,在小時候被不好的對待
比如因為害怕而哭,父母卻生氣
責怪並且被處罰
因此,長大後
看到自己孩子因為害怕而哭
自然而然也會感到生氣,想要處罰孩子
因為,自己小時候正是被如此對待
我們可以從哭鬧的孩子身上看見小時候的自己
延續小時候充滿愛、關懷的教育理念
也可以改變
那些曾經我們不希望被對待的方式
別套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❤️